為讓在地鄉親及各相關機關更了解疏濬工程及宣導廉政理念,第三河川於106年7月27日和平區農會禮堂舉辦「大甲溪斷面63至65河段疏濬工程廉政宣導暨觀摩會活動」,特邀請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檢察署、法務部調查局臺中市調查處、法務部廉政署中部地區調查組、臺中市警察局、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七總隊第三大隊第二中隊、臺中市政府、當地區公所、在地里長、民眾等相關單位,分享現行採售分離疏濬運行模式及進行廉政宣導,並藉由各單位經驗交流與討論,精進各項疏濬作業與管理方法。
大甲溪流域歷經921大地震、桃芝颱風、敏督利颱風(七二水災)及艾利颱風等侵襲,均造成河床劇烈淤積與洪災事件,使得流域集水區地形、地貌及河道斷面均產生極大變化,致使馬鞍壩以上河道瞬間累積大量土砂,嚴重影響河道通洪。第三河川局於93年起在谷關、麗陽、松鶴、裡冷、求安及東卯段等地進行疏濬作業,增加通洪斷面以維護河防安全。
第三河川局局長楊人傑表示疏濬工程以採售分離方式作業辦理,工區載運車輛進出均須過磅,於河川出入口、管制站、地磅等重要地段設置監視器錄影,並請保全人員24小時監控,配合不定期UAV空拍比對疏濬工區及水利署砂石督導小組不定期稽查,多管齊下,以公開、透明方式辦理疏濬作業。
期盼藉由本次宣導活動,將目前實施之公開、透明的疏濬作業模式,讓在地民眾及相關機關能清楚了解,並期盼透過活動廣納各單位觀點及意見,尋求最佳疏濬工程作業方法,化解民眾對盜採土石等各種疑慮,轉而支持政府施政,提升河川排洪能力,以保障百姓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