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溪位處臺灣西海岸中部,其發源於中央山脈合歡山西麓,流域範圍橫跨臺中市、南投縣及彰化縣之行政範圍,主要支流有筏子溪、大里溪、貓羅溪、北港溪、眉溪及南港溪等。上游之北港溪與南港溪於南投縣國姓鄉柑子林滙流後,始稱烏溪,而於流經臺中市大肚區後亦稱大肚溪,最後在臺中市龍井區與彰化縣伸港鄉之間注入臺灣海峽,為臺灣中部重要河川之一。流域上游多為泰雅族及賽德克族原住民,中下游則為平埔族及閩南、客家等族群,族群間融合互動,造就了今天烏溪流域豐沛的人文地理環境。 歷史上烏溪曾經歷過多次重大天然災害,包含民國48年87水災造成流域內嚴重淹水災情、民國89年921大地震造成南投縣國姓鄉南港村之九份二山位移坍塌。為因應921地震後之破壞,水利署陸續於烏溪水系進行堤防、護岸之緊急復建及新建工程,並配合河道整理、排水整治等措施,在逐年治理下兩岸防洪設施已大致完成。然為因應近年氣候變遷挑戰,提高國土與社會總體韌性,水利署提出流域整體改善與調適規劃計畫,希冀跳脫以往以水道治理、堤防高度原則,透過土地利用管理,導入NBS(Nature-Based Solution)理念,將生態系服務功能納入整體考量,營造水、自然與人相互之平衡關係。主要將藉由導入民眾參與,積極邀請民眾、關心議題之地方團體,共同思考因應氣候變遷威脅下易致災地區之因應策略,以防洪安全為基礎,串聯流域生態廊道與鏈結地方產業文化,建立民眾參與規劃平台,由下而上改善國土與建構社會面對風險之能力與因應氣候變遷風險之調適作為,也希望烏溪的未來能符合民眾對水的想像與期待,並重拾人類與河川的互動與關係。